中国电信资费长期以来远远高于国际市场,这一现象一直受到舆论的强烈诟病。我国电信资费之所以会高于美欧等西方市场,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我国的电信技术发展在过去一度落后于这些地区,导致电信运营成本居高不下。近年来,随着电信技术的不断普及和发展,来自技术方面的阻力正在逐渐减少。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由于电信资费接受的是政府统一定价,运营商的降价动作并不常见。直到国务院对《电信条例》进行修改后,三大运营商才掌握了定价自主权,电信资费的下行空间终于得以打开。 

我国目前的电信市场,基本上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这三家央企所瓜分。但遗憾的是,它们之间并没有展开充分的市场博弈。央企对市场的垄断格局,成为了高定价的根本原因。
近期,国务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信条例》作出了重大修改,放开了网间互联协议和政府电信资费定价的限制,取消了原有的 “政府指导价” 和 “政府定价” 两种定价模式,明确规定今后的电信资费 “实行市场调节价”。这一举措意味着电信资费定价正式松绑,为广大用户带来了强烈的降价预期。
然而,要真正实现电信资费的下降,必须要有来自市场竞争所产生的压力。而市场竞争的产生,则依赖于尽可能多的市场主体为争夺市场资源而展开的激烈博弈。如果市场上出现了一个超级寡头,对整个行业实现了垄断,那么这个寡头就会掌握产品定价权,从而感受不到来自市场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竞争无从产生,产品价格也不会主动降低。进一步来说,即使这个行业出现了多个市场主体,但如果它们具有一致的市场目标,很容易形成价格同盟。这样一来,这几个市场主体之间不需要争夺市场份额,自然也不会感受到市场竞争的压力,从而不会主动降低产品定价。
我国目前的电信市场,恰恰面临着这样的问题。电信市场基本由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国移动三家央企瓜分。然而,它们所取得的市场份额,并非通过各自展开的市场博弈而获得,而是在行政分配之下产生的结果。政府不仅主导了它们的市场分工,而且对它们的产品也实行了统一定价。因此,虽然我国电信市场有三家运营商,但由于它们之间并没有展开充分的市场博弈,所以与由一个超级寡头来统领市场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说我国电信资费的高定价有技术约束的原因,那么央企对市场的垄断格局无疑是高定价的根本原因。
如今,电信市场将实行市场化定价,这无疑是一项值得肯定的改革举措。但是,由于三家央企已经基本完成了对电信市场的瓜分,市场垄断格局仍然存在。因此,为了让市场化定价的改革真正收到成效,还需要在打破电信市场垄断方面推出切实可行的改革措施。
要打破电信市场的垄断格局,最为关键的是对目前的三大运营商进行深入改革。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机遇,彻底打开民营资本的准入大门,积极推动民间资本进入基础电信领域。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方面,就是要终结政府对三家运营商的政策倾斜。政府对它们的管理要严格控制在管资产的层面,而不是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只有这样,才能使它们真正转身为市场化企业,从而倒逼它们必须为争夺市场份额充分施展包括价格竞争在内的各种市场化手段。只有这样,电信资费下行才具备基本的条件。
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电信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必须不断推进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格局,提高市场竞争程度。只有这样,才能为广大用户提供更加优质、低价的电信服务,推动我国电信行业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