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短信已经被微信极大地分流替代,因此中国移动推出了融合通信业务,易信3.0也开始布局自己的免费电话服务。这些都是对OTT业务的正面迎战。短信、语音服务或许未来都有可能成为免费的一种形式存在,当然融合通信的出现也可能带来新的用户体验,增加用户的新黏度。不过这还需要继续观察,流量经营或成为未来的真正利润增长点。


从国际上来看,主流运营商的非话业务收入都已经逐步超过语音的收入。每个用户使用的流量均值都超过了1个G。从国内情况看,中国移动出现了明显的“语音、短彩业务下滑,流量业务快速增长”的趋势,上半年语音下降5%,短彩信下降13%,同期整个流量的收入增长了51%。中国移动数据部副总经理沈红群日前强调,由于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流量已经成为运营商收入的主要来源。运营商流量经营在四个领域有广阔的空间:规模、层次、价值和内涵。
一方面,免费电话以其诱人的优势迅速吸引了大量用户。无需支付通话费用,只需借助网络即可实现语音通话,这对于那些追求经济实惠的用户来说无疑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在年末这个人们交流频繁、沟通需求旺盛的时期,免费电话的出现更是让用户们纷纷尝试。许多年轻的消费者,尤其是那些对新科技敏感的人群,迅速投入到免费电话的使用热潮中。他们在各种社交场合中分享着免费电话的使用体验,使得免费电话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另一方面,运营商们深知不能坐以待毙。他们开始积极调整策略,以应对免费电话带来的冲击。首先,运营商们加大了对网络建设的投入。他们明白,在这个以网络为基础的通信时代,稳定、高速的网络是吸引用户的关键。于是,大量的资金被投入到基站建设、网络升级等方面。工程师们日夜奋战,在寒冷的冬日里,他们爬上高高的信号塔,仔细地调试着设备,确保网络的覆盖范围和信号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其次,运营商们推出了一系列优惠套餐。这些套餐针对不同的用户需求进行了精心设计,既包括通话时长的优惠,也有流量的赠送。例如,针对经常拨打长途电话的用户,推出了包含大量长途通话时长的套餐;对于喜欢上网的用户,则提供了高额的流量包。同时,运营商们还加强了与其他企业的合作,通过联合推出优惠活动,吸引用户的关注。比如,与电商平台合作,在年末购物狂欢节期间推出充值返现、购物送话费等活动。
此外,运营商们也在提升服务质量上下足了功夫。客服人员经过专业的培训,以更加热情、耐心的态度为用户解答各种问题。当用户遇到通话故障或网络问题时,客服人员能够迅速响应,及时协调技术人员进行处理。运营商们还建立了更加完善的用户反馈机制,认真听取用户的意见和建议,不断改进自己的服务。
在做好管道的同时,运营商还需要探索业务转型,在智能管道上力所能及地提供应用和业务,探索如何获取管道之外的价值。中国移动作了一些业务整合和探索,初步形成了“和沟通、和生活、和娱乐、和商务、和家庭”五个“和”协调发展的体系。面向4G推出了高清视频、极速游戏、无损音乐、听书阅读等4G业务,并且把手机原有的拨号盘、联系本、短信三大入口融合起来,通过以新消息、新联系和新通话为核心,打造下一代融合通信服务,重构用户的基础通信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