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通讯录的Q-Talk功能即VoIP功能已经开发完毕,等待合适时机发布。简单通俗的讲在极端状态下,Phone-Phone的通话都可以走流量。为什么这件事情很重要?因为这等于掘了运营商的祖坟——语音业务!目前这个时点,国内的运营商收入来源还是短信、语音和数据业务,其中短信和语音业务的毛利更高,但短信业务已经越来越多的受制于各种类IM、类KIK软件的侵袭,语音业务是国内运营商最为看重的所在。谁动语音的想法,谁就等着三家运营商一致的敌对,事情似乎就是这么简单。
对于短信的冲击,很多人可能会说这些东西其实真没给运营商的短信收入带来太大影响。但我想说的是,那是因为中国智能机总量不高,用这些的软件的用户占整体手机网民的比率还不高,但运营商已经不能再通过政策手段去限制这类新兴业务的出现。
所以自然而然的,在这条新闻出来之后,业内比较主流的声音是:这样的业务模式在国内会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政策管制和运营商要挟。一如当年风风火火的网络电话被一纸公文扼杀一样。
但这事儿就真的不行么?或者说这事儿只有黑和白么?
业务逻辑
我们可以简单的把设备之间信息往来分成两种形式:非即时和即时。非即时业务的“移动互联网化”似乎已经完成,无论是美国还是中国有太多太多的方式去解决设备之间的传输,IM、KIK、微信都在这个逻辑下,传过去就好了,传过去的内容可以是文字、图片,也可以是一段语音和一段视频。
这事儿已经开始不全都由归运营商来管了。
而剩下就是即时的语音交换和视频交换,业务形态就是通话和视频通话;
这事儿其实也不应该只归运营商管!
美国的态势
说到VoIP,或者网络电话这个概念,我们首先会想到美国的Skype,想到Google Voice,还有很多人会想到Viber、Tango,甚至是苹果的Facetime。一个看似笑话的解读似乎让人们明白了Facetime的意义:你把摄像头蒙上不就看不到人了?那不就是打电话了?
腾讯VoIP之路的最后一公里
更新时间:2018-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