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诈骗套路多,绕来绕去都是“钱”

更新时间:2018-08-17

  冒充公检法人员、熟人或银行短信客服,伪基站发送的包含钓鱼网站链接的短信,微信伪装身份,娱乐节目中奖……层出不穷的电信诈骗手段,似乎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常客”,甚至有网友戏称,“这辈子走过最远的路,就是套路”。
  其实,虽然近年来各类电信诈骗犯罪活动呈多发、高发态势,骗术花样繁多不断更新,但并非分不清、辨不出和躲不过。因为所有的诈骗都有一个终极目标——“钱”。只要牢牢地抓住“钱”这个关键词,就能妥善应对绝大部分的电信诈骗套路。
  套路,换而言之,也是“规律”。提高对电信诈骗的鉴别力,首先需要摸清它的规律。通过长期的办案实践,我们总结出了电信诈骗的公式,即“人物+沟通工具+要求”。其中“人物”是指不能准确确定对方身份的拨打电话、发送短信、网络聊天者,“沟通工具”是指电话、短信、网络聊天工具等,“要求”指汇款、转账。满足这个公式的,十有八九就是电信诈骗,在接到此类短信或电话时就要提高警惕,以防被骗。
  此外,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电信诈骗的“创新力”也不可小觑。比如与传统“面对面”型诈骗不同,利用任意显号软件、VOIP电话等技术实施远程、非接触型诈骗犯罪屡见不鲜。甚至有的犯罪团伙分工明确,使得电信诈骗形成了“一条龙服务”,骗子们在诈骗产业链中各司其职:客服、售后、财务人员、银行工作人员甚至公检法……抛给你一个各类角色的“豪华套餐”,诈骗路数一气呵成,欺骗性和蒙蔽性极大增强,让人防不胜防。
  无论骗术如何翻新,“冒充身份”是大多数电信诈骗中重要的一环。犯罪分子常常会使用改号软件、冒充相关单位工作人员拨打电话实施诈骗,因此在无法确定真伪的情况下,选择挂断后再主动拨打相关单位对外公布的电话进行核实才是“上策”和“良策”。在碰到自称司法机关来电时,要谨记“两不会”:司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要求当事人提供存款账户密码等信息,也不会通过电话要求群众将钱款转入所谓的“安全账户”。
  套路深深深几许,不幸被骗了只能认栽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因为除了加强事前防范,事后的妥善应对也非常重要。留存好网络聊天记录、付款转账凭证以及通话记录详单等证据提交给侦查机关,并向侦查机关详细陈述被骗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对方的电话号码和提供的收款账户,这样才能有利于尽早破案、及时止损。

下一篇

百度文心一言(如何使用它进行客户服务)

最新动态

百度文心一言(如何使用它进行客户服务)

文心一言是一个聊天机器人,可以用类似人类的回答回答各种问题和提示。百度开发了该工具,并于2023年3月16日向公众免费发布。聊天机器人位于百度的百度-3.5LLM之上,这是一种生成型人工智能技术,其开发人员根据互联网上数十亿页的文本进行训练... ...

相关内容

电信外呼系统(优势和应用场景及如何选择)

电信外呼系统(优势和应用场景及如何选择)

电信外呼系统是一种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电话营销工具,它可以帮助企业进行高效的电话销售......

通信系统集成

2023-11-02

中国电信对讲手机优势和缺点

中国电信对讲手机优势和缺点

作为一种专门为公共安全和特殊群体而设计的通信设备,对讲机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越来越......

通信系统集成

2023-09-06

中国电信天翼对讲(如何使用及优缺点分析)

中国电信天翼对讲(如何使用及优缺点分析)

中国电信天翼对讲作为一种专业的通信设备,具有通信质量稳定、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成......

通信系统集成

2023-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