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布线系统的标准

更新时间:2023-10-22

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提供高效可靠的通信和数据传输服务,为建筑物内的各类设备提供网络接入。它可以支持电话、计算机、IP摄像头、无线接入点等设备的连接,实现数据传输、语音通信、视频监控等功能。

综合布线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物的布局、使用需求以及未来扩展的可能性。通常采用的布线结构包括水平布线和垂直布线。水平布线负责将各个工作区域内的设备连接到配线架,而垂直布线则负责将不同楼层之间的设备进行互联。

虽然我国对计算机的信息、网络布线方面的标准制定比国外晚几年,但现在也逐步在各行业中建立起标准或条例。为了使读者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把握尺度,作者依据当前最新布线技术、数据中心布线系统的设计技术"结合《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50311-2016)的要求,介绍布线系统的设计技术。

1. 布线系统标准要求

      1、综合布线系统应是开放式结构,应能支持语音、数据、图像、多媒体等业务信息传递的应用,支持电话及多种计算机数据系统,还应能满足会议电视、弱电系统等系统的需要。

设计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星形拓扑结构,该结构下的每个分支子系统都是相对独立的单元,对每个分支单元系统的改动都不影响其他子系统。只要改变节点连接就可在星形、总线型、环形等各种类型网络间进行转换。综合布线系统应采用开放式的结构并应能支持当前普遍采用的各种局部网络及计算机系统,主要有RS-232-C(同步/异步)、星形网(Star)、局域/广域网(LAN/WAN)、王安网(WangOIS/VS)、令牌网(TokenRing)、以太网(Ethernet)、光缆分布数据接口(FDDI)等。

2、参考GB50311—2016版标准的规定,将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分为工作区子系统、配线(水平干线)子系统、干线(垂直干线)子系统、设备间(设备间子系统)、电信间(管理间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楼宇(建筑群)子系统)、进线间7个子系统和技术管理。

工作区子系统由终端设备连接到信息插座的连线(软线)组成,它包括装配软线、连接器和连接所需的扩展软线,并在终端设备和输入/输出(I/O)之间搭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连接话机的用户线及话机终端部分。在智能楼宇布线系统中,工作区用术语服务区(coveragearea)替代,通常服务区大于工作区。

配线子系统将干线子系统线路延伸到用户工作区,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配线电缆或连接到用户出线盒的用户线部分。

干线子系统提供建筑物的干线电缆的路由。该子系统由布线电缆组成,或者由电缆和光缆以及将此干线连接到相关的支撑硬件组合而成,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干线电缆。

电信间把中继线交叉连接处和布线交叉连接处连接到公用系统设备上。由设备间的电缆、连接器和相关支撑硬件组成,它把公用系统设备的各种不同设备互连起来,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的站内配线设备及电缆、导线连接部分。

      管理间子系统由交叉连接、互连和输入/输出(I/O)组成,为连接其他子系统提供连接手段,相当于电话配线系统中每层配线箱或电话分线盒部分。

      建筑群子系统由一个建筑物中的电缆延伸到建筑群的另外一些建设物中的通信设备和装置上,它提供楼群之间通信设施所需的硬件。其中,有电缆、光缆和防止电缆的浪涌电压进入建筑物的电气保护设备,相当于电话配线中的电缆保护箱及各建筑物之间的干线电缆。

      进线间是建筑物外部通信和信息管线的入口部位,建筑群主干电缆和光缆、公用网和专用网电缆、天线馈线等室外缆线进入建筑物时,应在进线间转换成室内电缆、光缆。进线间转换的缆线类型与容量应与配线设备相一致。

       技术管理可参照EIA/TIA-606执行。综合布线系统技术管理的主要内容有:

□   信息端口、配线架、双绞线电缆交接处必须有清晰、永久的编号。信息端口与它在相应楼层配线架内交接处的编号必须一致,应给定唯一的标识符。

□   设备间、电信间、进线间和工作区的配线设备、缆线、信息点等设施应按一定的模式进行标识和文档记录,并予以保存。

□   简单且规模较小的综合布线系统工程可按图纸资料等纸质文档进行管理,并做到记录准确、及时更新、便于查阅。

□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包括系统图、信息端口分布图、各配线架布局图、路由图以及传输性能自测报告等。

□   综合布线系统图反映整个布线系统的基本情况,如光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根光缆的芯数,垂直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路由,每楼层水平双绞线电缆的数量、类别、信息端口数,各配线架在建筑中的楼层位置,连接硬件的数量、类别,系统的接地位置和每楼层配线间的接地位置。

□   自测报告应反映每个信息端口的水平布线电缆(信息点)、垂直电缆的每一对以及光缆布线的每芯光纤测试通过与否的情况。

□   综合布线系统的文档资料必须按有关技术档案管理规定进行管理。

     3、智能建筑与智能建筑园区的工程设计,应根据实际需要,选择适当的综合布线系统,还应符合下列要求:

□  基本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低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  增强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中等配置标准的场合,用铜芯对绞电缆组网。

□  综合型:适用于综合布线系统中配置标准较高的场合,用光缆和铜芯对绞电缆混合组网。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配置应在基本型和增强型综合布线的基础上增设光缆系统。

所有基本型、增强型、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都能支持话音/数据等系统,能随工程的需要转向更高功能的布线系统。它们之间的主要区别在于:

□  支持话音和数据服务所采用的方式。

□  在移动和重新布局时实施线路管理的灵活性。

基本型综合布线系统大多数能支持话音/数据,其特点为:

□  这是一种富有价格竞争力的综合布线方案,能支持所有话音和数据的应用。

□  应用于语音、数据或高速数据。

□  便于技术人员管理。

□  能支持多种计算机系统数据的传输。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不仅具有增强功能,而且还可提供发展余地。它支持语音和数据应用,并可按需要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增强型综合布线系统的特点如下:

□  每个工作区有两个信息插座,不仅机动灵活,而且功能齐全。

□  任何一个信息插座都可提供语音和高速数据应用。

□  可统一色标,按需要可利用端子板进行管理。

□  是一个能为多个数据设备创造部门环境服务的经济有效的综合布线方案。

       综合型综合布线系统的主要特点是引入了光缆.可适用于规模较大的智能大楼,其余特点与基本型或增强型相同。

       4、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数据系统的传输速率要求,并应选用相应等级的缆线和传输设备。

        计算机系统传输速率要求见表1所示。

表 1   传输速率要求

传输速率要求

5、综合布线系统应能满足所支持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的传输标准要求。

6、综合布线系统的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应符合表2所列的规定。

表2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

系统分级和传输距离限值

     ①100m距离包括连接软线/跳线、工作区和设备区接线在内的10m允许总长度,链路的技术条件按90m水平电缆、7.5m长的连接电缆及同类的3个连接器来考虑;如果采用的综合性的工作区和设备区,电缆附加总长度不大于7.5m,则此类用途是有效的。

     ②3000m是国际标准范围规定的极限,不是介质极限。

     ③关于距离大于水平电缆子系统中的长度为100m对绞电缆,应协商可行的应用标准。

下一篇

智能化弱电工程学习资料免费送

弱电工程

智能化弱电工程学习资料免费送

本次主要对智能化弱电工程资料文章及目录进行重新分类定义,涉及到“报警、公共广播、可视对讲、门禁、综合布线、无线覆盖、数字电视、楼宇自控“等常见系统施工报价的内容,非常全面,是做弱电智能化项目非常实用的资料,可以直接参考,省时省力。 ...

相关内容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培训学习资料

弱电工程综合布线系统培训学习资料

也许你对智能弱电工程建设(设计、造价、施工(安装与调试)、项目管理)的学习正处于......

弱电工程

2022-01-23

综合布线系统鉴定会材料样例

综合布线系统鉴定会材料样例

乙方要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一般乙方为鉴定会准备的材料有:1)网络综合布线工程建设报......

弱电工程

2022-01-12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测试验收(三)

综合布线系统安装测试验收(三)

12.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1)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检测分项工程......

弱电工程

2021-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