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对于信道的电缆导体的指标要求应符合以下规定:
□ 在信道每一线对中两个导体之间的不平衡直流电阻针对各等级布线系统不应超过 3%o
□ 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线针对每一导体最小的传送直流电流 应为 0.175A。
□ 在各种温度条件下,布线系统D、E、F级信道的任何导体之间应支持72V直流工作 电压,每一线对的输入功率应为10Wo
5)永久链路的各项指标的规定。永久链路要重点注意12项指标值,具体内容如下:
□ 永久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回波损耗值应符合表15的 规定。
表15永久链路最小回波损耗值
□ 永久链路的最大插入损耗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插入损耗值应符合表16的规定。
表16永久链路最大插入损耗值
□ 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扰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扰值应符合表17的规定。
表17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扰值
①为有CP点存在的永久链路指标。
□ 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扰功率和。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近端串扰功率和值应符合表18的规定。
表18永久链路最小近端串扰功率和值
①为有CP点存在的永久链路指标。
□ 永久链路的最小ACR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小ACR值应符合表19的规定。
表 19永久链路最小ACR值
□ 永久链路的最小PS ACR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衰减近端串扰比功率和(PS ACR-N)值应符合表20的规定。
表20永久链路最小PS ACR值
①为有CP点存在的永久链路指标。
□ 永久链路的最小等电平远端串扰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线对与线对之间的衰减远端串扰比(ACR-F)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ACR-F值要求,最小等电平远端串扰值应符合表21的规定。
表21 永久链路线对与线对之间最小等电平远端串扰值
□ 永久链路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d.c.)。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应符合表22的规定。
表22永久链路的最大直流环路电阻
□ 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应符合表23的规定。
表23永久链路最大传播时延值
□ 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偏差。布线系统永久链路的最大传播时延偏差应符合表24的规定。
表24永久链路传播时延偏差
①为 0.9 x 0.045+3 x 0.00125 计算结果。
②为 0.9x0.025+3x0.00125 计算结果。
□ 永久链路的近端串扰功率和(PSANEXT)值。布线系统永久链路近端串扰功率和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PS ANEXT值要求,即符合表25的规定。
表25 永久链路的PS ANEXT值
□ 永久链路的外部ACR-F功率和(PSAACR-F)值。永久链路的外部ACR-F功率和在布线的两端均应符合表26的规定。
表26 永久链路的PS ANEXT值
6 )各等级的光纤信道衰减值应符合表27的规定。
表27信道衰减值(dB)
7)光缆标称的波长,每千米的最大衰减值应符合表28的规定。
表28最大光缆衰减值
8 )多模光纤的最小模式带宽。多模光纤的最小模式带宽应符合表29的规定。
表29多模光纤模式带宽
9 )综合布线系统光缆波长窗口的各项参数应符合表30的规定。
表30光缆波长窗口参数
注:1.多模光纤:
□ 芯线标称直径为62.5/125^m或50/125nm;
□ 并应符合《通信用多模光纤系列XGB/T6357 )规定的Alb或Ala光纤;
□ 8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3.5dB/km (201 );
□ 最小模式带宽为200 MHz • km ( 20T:);
□ 130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IdB/km ( 20X:);
□ 最小模式带宽为500 MHz • km ( 20%:)。
2.单模光纤:
□ 芯线应符合《通信用单模光纤系列MGB/T9771 )标准的B1.1类光纤;
□ 1310nm和1550nm波长时最大衰减为IdB/km;截止波长应小于680nm:
□ 1310nm 时色散应 W 6PS/km - nm; 1550nm 时色散应 W 20PS/km • nm
3.光纤连接硬件:
□ 最大衰减0.5dB;
□ 最小回波损耗:多模20dB,单模26dB>
10)综合布线系统的光缆布线链路,在规定各项参数的条件下的衰减限值应符合表31的规定。
表31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大衰减限值
11)综合布线系统多模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小光学模式带宽应符合表32的规定。
表32多模光缆布线链路的最小模式带宽
12)综合布线系统光缆布线链路任一接口的光回波损耗限值应符合表33的规定。
表5-33最小的光回波损耗限值
13 )综合布线系统的缆线与设备之间的相互连接应注意阻抗匹配和平衡与不平衡的转换适配。特性阻抗应符合100Q标准,在频率大于1 MHz时偏差值应为±15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