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群子系统也称楼宇管理子系统。一个企业或某政府机关可能分散在几幢相邻建筑物或不相邻建筑物内办公,但彼此之间的语音、数据、图像和监控等系统可用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连接在一起。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传输介质和各种支持设备(硬件)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1.建筑群子系统设计要求
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要求如下:
1)建筑群子系统由两个及以上建筑物的电话、数据、电视系统组成一个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其连接各建筑物之间的缆线和配线设备(CD)组成建筑群子系统。
2)建筑群子系统宜采用地下管道敷设方式。管道内敷设的铜缆或光缆应遵循电话管道和入孔的各项设计规定。此外安装时至少应预留1〜2个备用管孔,以供扩充之用。
3)建筑群子系统采用直埋沟内敷设时,如果在同一沟内埋入了其他的图像、监控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4)电话局来的电缆应进入一个阻燃接头箱,再接至保护装置。
2. AT&T推荐的建筑群子系统的设计步骤
建筑群子系统布线时,AT&T推荐的设计步骤分为9步,下面分别介绍。
(1)确定敷设现场的特点
□确定整个工地的大小。
□确定工地的地界。
□确定共有多少座建筑物。
(2)确定电缆系统的一般参数
□确认起点位置。
□确认端接点位置。
□确认涉及的建筑物和每座建筑物的层数。
□确定每个端接点所需的双绞线对数。
□确定有多个端接点的每座建筑物所需的线缆总对数。
(3)确定建筑物的电缆入口
1)对于现有建筑物,要确定各个入口管道的位置;每座建筑物有多少入口管道可供使用;入口管道数目是否满足系统的需要。
2)如果入口管道不够用,则要确定在移走或重新布置某些电缆时是否能腾出某些入口管道;在不够用的情况下应另装多少入口管道。
3)如果建筑物尚未建起来,则要根据选定的电缆路由完善电缆系统设计,并标出入口管道的位置;选定入口管理的规格、长度和材料;在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安装好入口管道。
(4)确定明显障碍物的位置
1)确定土壤类型:砂质土、黏土、砾土等。
2)确定电缆的布线方法。
3)确定地下公用设施的位置。
4)查清拟定的电缆路由中沿线各个障碍物位置或地理条件:
□铺路区
□桥梁
□铁路
□树林
□池塘
□河流
□山丘
□砾石土
□截留井
□人孔(人字形孔道)
□其他
5)确定对管道的要求。
(5)确定主电缆路由和备用电缆路由
□对于每一种待定的路由,确定可能的电缆结构。
□所有建筑物共用的电缆。
□对所有建筑物进行分组,每组单独分配的电缆。
□每座建筑物单用的电缆。
□查清在电缆路由中哪些地方需要获准后才能通过。
□比较每个路由的优缺点,从而选定最佳路由方案。
(6)选择所需电缆类型和规格
□ 确定电缆长度。
□ 画出最终的结构图。
□ 画出所选定路由的位置和挖沟详图,包括公用道路图或任何需要经审批才能动用的地区草图。
□ 确定入口管道的规格。
□ 选择每种设计方案所需的专用电缆。
□ 参考有关电缆部分,线号、双绞线对数和长度应符合有关要求。
□ 应保证电缆可进入口管道。
□ 如果需用管道,应选择其规格和材料。
□ 如果需用钢管,应选择其规格、长度和类型。
(7)确定每种选择方案所需的劳务成本
1)确定布线时间:
□ 包括迁移或改变道路、草坪、树木等所花的时间。
□ 如果使用管道区,应包括敷设管道和穿电缆的时间。
□ 确定电缆接合时间。
□ 确定其他时间,例如拿掉旧电缆、避开障碍物所需的时间。
2)计算总时间(1)项+2)项+3)项)。
3)计算每种设计方案的成本。
4)总时间乘以当地的工时费。
(8)确定每种选择方案的材料成本
1)确定电缆成本:
□确定每米(或英尺)的成本。
□参考有关布线材料价格表。
□针对每根电缆查清每100米的成本。
□将每米(或英尺)的成本乘以米(或英尺)数。
2)确定所有支持结构的成本:
□查清并列出所有的支持结构。
□根据价格表查明每项用品的单价。
□将单价乘以所需的数量。
3)确定所有支撑硬件的成本。
对于所有的支撑硬件,重复确定所有支持结构的成本项所列的三个步骤。
(9)选择最经济、最实用的设计方案
□ 把每种选择方案的劳务费成本加在一起,得到每种方案的总成本。
□ 比较各种方案的总成本,选择成本较低者。
□ 确定该比较经济的方案是否有重大缺点,以致抵消了经济上的优点。如果发生这种情况,应取消此方案,考虑经济性较好的设计方案。
注:如果涉及干线电缆,应把有关的成本和设计规范也列进来。
3.电缆布线方法
在建筑群子系统中电缆布线设计方案有4种。
1.架空电缆布线
架空安装方法通常只用于现成的电线杆,而且电缆的走法不是主要考虑内容的场合,从电线杆至建筑物的架空进线距离不超过30m为宜。建筑物的电缆入口可以是穿墙的电缆孔或管道。入口管道的最小口径为50mm。建议另设一根同样口径的备用管道,如果架空线的净空有问题,可以使用天线杆型的入口。该天线的支架一般不应高于屋顶1200mm。如果再高,就应使用拉绳固定。此外,天线型入口杆高出屋顶的净空间应有2400mm,该高度正好使工人可摸到电缆。
通信电缆与电力电缆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我国室外架空线缆的有关标准。
架空电缆通常穿入建筑物外墙上的U形钢保护套,然后向下(或向上)延伸,从电缆孔进入建筑物内部,如图19所示。电缆入口的孔径一般为50mm,建筑物到最近处的电线杆通常相距应小于30m。
2.挖沟直埋电缆布线
挖沟直埋布线法优于架空布线法,影响选择此法的主要因素如下:
1)初始价格
2)维护费
3)服务可靠
4)安全性
5)外观
图19 架空布线法
切不要把任何一个直埋施工结构的设计或方法看做是提供直埋布线的最好方法或唯一方法。在选择某个设计或几种设计的组合时,重要的是采取灵活的、思路开阔的方法。这种方法既要适用,又要经济,还能可靠地提供服务。挖沟直埋布线法根据选定的布线路由在地面上挖沟,然后将线缆直接埋在沟内。直埋布线的电缆除了穿过基础墙的那部分电缆有管保护外,电缆的其余部分直埋于地下有管保护,如图20所示。
图20 地下有管保护
直埋电缆通常应埋在距地面0.8〜1.2m以下的地方(直埋深度通常为:淮河以南0.8m;淮河以北1.0m;长城以北1.2m,确保电缆在寒冷时处于0龙层,不结冰),或按照当地城管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去施工。如果在同一土沟内埋入了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直埋布线的选取地址和布局实际上是针对每项作业对象专门设计的,而且必须对各种方案进行工程研究后再作出决定。工程的可行性决定了何者为最实际的方案。
在选择直埋布线时,主要考虑的物理因素如下:
1)土质和地下状况。
2)天然障碍物,如树林、石头以及不利的地形。
3)其他公用设施(如下水道、水、气、电)的位置。
4)现有或未来的障碍,如游泳池、表土存储场或修路。
5)按照当地城管等部门的有关法规去施工。
6)如果在同一土沟内埋入了通信电缆和电力电缆,应设立明显的共用标志。
由于市政、市容的发展趋势是让各种设施不在人的视野里,所以,话音电缆和电力电缆埋在一起将日趋普遍,这样的共用结构要求有关部门从筹划阶段直到施工完毕,以至未来的维护工作中密切合作。这种协作会增加一些成本。但是,这种共用结构也日益需要用户的合作。PDS为改善所有公用部门的合作而提供的建筑性方法将有助于使这种结构既吸引人,又很经济。
有关直埋电缆所需的各种许可证书应妥善保存,以便在施工过程中可立即取用。
需要申请许可证书的事项如下:
1)挖开街道路面。
2)关闭通行道路。
3)把材料堆放在街道上。
4)使用炸药。
5)在街道和铁路下面埋设的钢管。
6)电缆穿越河流。
综合布线埋设管线与其他管线之间的间距如表46所示。
表46综合布线埋设管线与其他管线之间的间距表
3.管道系统电缆布线
管道系统的设计方法就是把直埋电缆设计原则与管道设计步骤结合在一起。当考虑建筑群管道系统时,还要考虑接合井。
在建筑群管道系统中,接合井的平均间距约180m,或者在主结合点处设置接合井。接合井可以是预制的,也可以是现场浇筑的。应在结构方案中标明使用哪一种接合井。
预制接合井是较佳的选择。现场浇筑的接合井只在下述几种情况下才允许使用:
1)该处的接合井需要重建。
2)该处需要使用特殊的结构或设计方案。
3)该处的地下或头顶空间有障碍物,因而无法使用预制接合井。
4)作业地点的条件(如沼泽地或土壤不稳固等)不适于安装预制接合井。
4.隧道内电缆布线
在建筑物之间通常有地下通道,大多是供暖供水的,利用这些通道来敷设电缆不仅成本低,而且可利用原有的安全设施。如考虑到暖气泄漏等条件,电缆安装时应与供气、供水、供暖的管道保持一定的距离,安装在尽可能高的地方,可根据民用建筑设施的有关条例进行施工。
管道系统电缆布线、直埋、架空、隧道4种建筑群布线方法的优缺点如表47所示。
表47 4种建筑群布线方法的优缺点
设计师在设计时,不但自己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还要把这些情况向用户方说明。
4.电缆线的保护
当电缆从一个建筑物到另一个建筑物时,要考虑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压或地电压上升等因素,必须用保护器去保护这些线对。如果电气保护设备位于建筑物内部(不是对电信公用设施实行专门控制的建筑物),那么所有保护设备及其安装装置都必须有UL安全标记。
有些方法可以确定电缆是否容易受到雷击或电源的损坏,也知道有哪些保护器可以防止建筑物、设备和连线因火灾和雷击而遭到毁坏。
当发生下列任何情况时,线路就被暴露在危险的境地:
1)雷击所引起的干扰。
2)工作电压超过300V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3)地电压上升到30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4)60Hz感应电压值超过300V。
如果出现上述所列的情况时就都应对其进行保护。
确定被雷击的可能性。除非下述任一条件存在,否则电缆就有可能遭到雷击:
1)该地区每年遭受雷暴雨袭击的次数只有5天或更少,而且大地的电阻率小于
100Ω.m。
2)建筑物的直埋电缆小于42m,而且电缆的连续屏蔽层在电缆的两端都接地。
3)电缆处于已接地的保护伞之内,而此保护伞是由邻近的高层建筑物或其他高层结构所提供的,如图21所示。
图21 保护伞示意图
因此,电信间、设备间要考虑接地问题,接地要求单个设备接地要小于1Ω,整个系统设备互连接地要求小于4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