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层电信间是提供配线线缆(水平线缆)和主干线缆相连的场所。楼层电信间最理想的位置是位于楼层平面的中心,这样更容易保证所有的水平线缆不超过规定的最大长度90m。如果楼层平面面积较大,水平线缆的长度超出最大限值(90m),就应该考虑设置两个或更多个电信间。
通常情况下,电信间面积不应小于5m2,如覆盖的信息插座超过200个或安装的设备较多时,应适当增加房间面积。如果电信间兼作设备间,其面积不应小于10m2。电信间的设备安装要求与设备间的相同。
1、电信间子系统设备部件
现在,许多大楼在综合布线时都考虑在每一楼层都设立一个电信间,用来管理该层的信息点,摒弃了以往几层共享一个电信间的做法,这也是布线的发展趋势。
作为电信间,一般有以下设备:
□ 机柜
□ 集线器
□ 信息点集线面板
□ 语音点S110集线面板
□ 集线器的整压电源线
作为电信间,应根据管理信息的实际状况安排使用房间的大小。如果信息点多,就应该考虑用一个房间来放置;如果信息点少,就没有必要单独设立一个管理间,可选用墙上型机柜来处理该子系统。
2、电信间的交连硬件部件
在电信间中,信息点的线缆是通过信息集线面板进行管理的,而语音点的线缆是通过110交连硬件进行管理。
电信间的交换机、集线器有12口、24口、48口等,应根据信息点的多少来配备交换机和集线器。
1.选择110型硬件
1)110型硬件有两类:
□ H0A:跨接线管理类。
□ 110P:插入线管理类。
2)所有的接线块每行均端接25对线。
3)3、4或5对线的连接决定了线路的模块系数。
连接块与连接插件配合使用。连接插件有4对线和5对线之分,4对线插件用于双绞线插件,5对线插件用于大对数线插件。4对线插件和5对线插件如图22所示。
图 22 连接插件
110P硬件的外观简洁,便于使用插入线而不用跨接线,因而对管理人员技术水平要求不高。但110P硬件不能垂直叠放在一起,也不能用于2000条线路以上的管理间或设备间。
2.110型交连(交叉连接)硬件的组成
1)100型或300对线的接线块,配有或不配有安装脚。
2)3、4或5对线的110C连接块。
3)188B1或188B2底板。
4)188A定位器。
5)188UT1-50标记带(空白带)。
6)色标不干胶线路标志。
7)XLBET框架。
8)交连跨接线。
3.110型接线块
110型接线块是阻燃的模制塑料件,其上面装有若干齿形条,足够用于端接25对线。
110型接线块正面从左到右均有色标,以区分各条输入线。这些线放入齿形的槽缝里,再与连接块结合。利用788J12I具,就可以把连接块的连线冲压到110C连接到插件上。
4.110C连接块
连接块上装有夹子,当连接块推入齿形条时,这些夹子就切开连线的绝缘层。连接块的顶部用于交叉连接,顶部的连线通过连接块与齿形条内的连线相连。
110C连接块有3对线、4对线和5对线3种规格。
5.110A用的底板
188B1底板用于承受和支持连接块之间的水平方向跨接线。188B2底板支脚,使线缆可以在底板后面通过。
6.110接线块与66接线块的比较
110系统的高密度设计使得它占用的墙空间远小于类似的66型连接块占用的空间,使用110系统可以节省53%的墙空间。
7.110P硬件
110P的硬件包括若干个100对线的接线块,块与块之间由安装于后面板上的水平插入线过线槽隔开。110P型硬件有300对线或900对线的终端块,既有现场端接的,也有连接器的。110P型终端块由垂直交替叠放的110型接线块、水平跨接线,过线槽位于接线之上。终端块的下部是半封闭管道。现场端接的硬件必须经过组装(把过线槽和接线块固定到后面板上),带连接器的终端块均已组装完毕,随时可安装于现场。
8.110P交连硬件的组成
1)安装于终端块面板上的100对线的110D型接线块。
2)188C2和188D2垂直底板。
3)188E2水平跨接线过线槽。
4)管道组件。
5)3,4或5对线的连接块。
6)插入线。
7)名牌标签/标记带。
3、电信间交连的几种形式
在不同类型的建筑物中电信间常采用单点管理单交连、单点管理双交接和双点管理双交接3种方式。
1.单点管理单交连
这种方式使用的场合较少,它的结构图见下图,单点管理单交连属于集中管理型,通常线路只在设备间进行跳线管理,其余地方不再进行跳线管理,线缆从设备间的线路管理区引出,直接连到工作区,或直接连至第二个接线交接区。
2.单点管理双交接
单点管理双交接的结构图见下图。
3.双点管理双交接
双点管理双交接的结构图见下图。
一般在管理规模比较大而且复杂,又有二级交接间的场合采用双点管理双交接方案。如果建筑物的综合布线规模比较大,而且结构也较复杂,还可以采用双点管理3交接,甚至采用双点管理4交接方式。
为了充分发挥水平干线的灵活性,便于语音点与数据点互换,作者建议对110的使用作如下所示的安排。
4、110型交连硬件在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中的应用
应用110型交连硬件首先要选择110型硬件,确定其规模。
110A和110P使用的接线块均是每行端接25对线。它们都使用3或4或5对线的连接块,具体取决于每条线路所需的线对数目。一条含3对线的线路(线路模块化系数为3对线)需要使用3对线的连接块;一条4对线的线路需要使用4对线的连接块;一条2对线的线路也可以使用4对线的连接块,因为4是2的整倍数。5对线的连接块用于大对数线。
对于站的端接和连接电缆来说,确定场的规模或确定所需要的接线块数目意味着要确定线路(或I/O)数目、每条线路所含的线对数目(模块化系数),并确定合适规模的110A或110P接线块。110A交连硬件备有100对线和300对线的接线块。110P接线块有300对线和900对线两种规模。
对于干线电缆,应根据端接电缆所需要的接线块数目来决定场的规模。
下面详细叙述110型设计步骤。
1)决定卫星接线间/干线接线间要使用的硬件类型。
□110A——如果客户不想对楼层上的线路进行修改、移位或重组。
□110p——如果客户今后需要重组线路。
2)决定待端接线路的模块化系数。
这与系统有关,例如System85采用的模块化系数是3对线的线路,应查明其他厂家的端接参数。PDS推荐标准的规定如下:
□ 连接电缆端采用3对线。
□ 基本PDS设计的干线电缆端接采用2对线。
□ 综合或增强型PDS设计中的干线电缆端接采用3对线。
□ 工作端接采用4对线。
3)决定端接工作站所需的卫星接线数目。
工作站端接必须选用4对线模块化系数。
例1 计算100条双绞线端接选用的接线块。
一个接线块每行可端接25对线。合100对线的接线有4行,300对线的接线块每块有12行。
计算公式如下:
1接线块行端接6条双绞线(一个接线块有4x6=24条线路,每条双绞线含4对线)。
100条双绞线需要17个接线块,需要100个4对线插件。
例2 已知条件如下:
增强型设计,采用3对线的线路模块化系数。
卫星接线间需要服务的I/O数=192。
干线电缆规格(增强型)为每个工作区配3对线,工作区总数=96。
计算公式:
96……工作区数
X3线路模块化系数
288"所需的干线电缆所含线对的数目
取实际可购得的较大电缆规格=300对线。
这就是说,用一个300对线的接线块就可端接96条3对线的线路。
4)决定卫星接线间连接电缆进行端接所需的接线块数目。计算时模块化系数应为每条线路含3对线。
5)决定在干线接线间端接电缆所需的接线数目。
6)写出墙场的全部材料清单,并画出详细的墙场结构图。
7)利用每个接线间地点的墙场尺寸,画出每个接线间的等比例图,其中包括以下信息:
□ 干线电缆孔。
□ 电缆和电缆孔的配置。
□ 电缆布线的空间。
□ 房间进出管道和电缆孔的位置。
□ 根据电缆直径确定的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的馈线管道。
□ 管道内要安装的电缆。
□ 硬件安装细节。
□ 110型硬件空间。
□ 其他设备(如多路复用器、集线器或供电设备等)的安装空间。
8)画出详细施工图之前,利用为每个配线场和接线间准备的等比例图,从最上楼层和最远卫星接线区位置开始核查以下项目:
□ 主设备间、干线接线间和卫星接线间的底板区实际尺寸能否容纳线场硬件,为此,应对比一下连接块的总面积和可用墙板的总面积。
□ 电缆孔的数目和电缆井的大小是否足以让那么多的电缆穿过干线接线间,如果现成电缆孔数目不够,应安排楼板钻孔工作。
5、110型交连硬件在设备间中的应用
本节重点讨论管理子系统在设备间中的端接。这包括设计间布线系统,该系统把诸如PBX或数据交换机等公用系统设备连接到建筑布线系统。公用系统设备的布局取决于具体的话音或数据系统。
设备间用于安放建筑内部的话音和数据交换机,有时还包括主计算机,里面还有电缆和连接硬件,用于把公用系统设备连接到整个建筑布线系统。
该设计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1)选择和确定主布线场交连硬件规模。
2)选择和确定中继线/辅助场的交连硬件规模。
3)确定设备间交连硬件的安置地点。
主布线交连场把公用系统电缆设备的线路连接到来自干线和建筑群子系统的输入线对。典型的主布线交连场包括两个色场:白场和紫场。白场实现干线和建筑群线对的端接;紫场实现公用系统设备线对的端接,这些线对服务于干线和建筑布线系统。主布线交连场有时还可能增加一个黄场,以实现辅助交换设备的端接。该设计过程决定了主布线交连场的接线总数和类型。
在理想情况下,交连场的组织结构应使插入线或跨接线可以连接该场的任何两点。在小的交连场安装中,只要把不同颜色的场一个挨着一个安装在一起,就很容易达到上述的目标。在大的交连场安装中,这样的场组织结构使得线路变得很困难。这是因为,插入线长度有限,一个较大交连场不得不一分为三,放在另一个交连场的两边,有时两个交连场都必须一分为二。
上述是语音点的应用管理,对于不同的应用应选择不同的介质。
6、电信间的设计步骤
设计电信间子系统时,一般采用下述步骤:
1)确认线路模块化系数是2对线、3对线还是4对线。每个线路模块当做一条线路处理,线路模块化系数视具体系统而定。例如,SYSTEM85的线路模块化系数是3对线。
2)确定话音和数据线路要端接的电缆对总数,并分配好话音或数据线路所需的墙场或终端条带。
3)决定采用何种110交连硬件:
□ 如果线对总数超过6000(即2000条线路),则使用11A交连硬件。
□ 如果线对总数少于6000,则可使用110A或110P交连硬件。
□ 110A交连硬件占用较少的墙空间或框架空间,但需要一名技术人员负责线路管理。
□ 决定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主布线交连硬件的白场接线数目取决于3个因素:硬件类型、每个接线块可供使用的线对总数和需要端接的线对总数。
□ 由于每个接线块端接行的第25对线通常不用,故一个接线块极少能容纳全部线对。
□ 决定白场的接线块数目,为此,首先把每种应用(话音或数据)所需的输入线对总数除以每个接线块的可用线对总数,然后取更高的整数作为白场接线块数目。
□ 选择和确定交连硬件的规模——中继线/辅助场。
□ 确定设备间交连硬件的位置。
□ 绘制整个布线系统即所有子系统的详细施工图。
4)电信间的信息点连接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它的连接要尽可能简单,主要工作是跳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