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布线系统应根据环境条件选用相应的缆线和配线设备,根据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屏蔽后的综合布线系统平均可减少噪声20dB。
2)当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很高,采用屏蔽系统已无法满足各项标准的规定时,应采用光缆系统。
3)当用户对系统有保密要求,不允许信号往外发射时,或系统发射指标不能满足标准规定时,应采用屏蔽缆线和屏蔽配线设备或光缆系统。
综合布线系统选择缆线和配线设备,应根据用户要求,并结合建筑物的环境状况进行考虑,其选用原则说明如下:
□ 当建筑物还在建设或虽已建成但尚未投入运行,要确定综合布线系统的选型时,应测定建筑物周围环境的干扰场强度及频率范围;与其他干扰源之间的距离能否符合规范要求应进行摸底;综合布线系统采用何种类别也应有所预测。根据这些情况,用规范中规定的各项指标要求进行衡量,选择合适的硬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 当现场条件许可,或进行改建的工程有条件测量综合布线系统的噪声信号电平时,可采用规范中规定的噪声信号电平限值来衡量,选择合适的硬件和采取相应的措施。
□ 各种缆线和配线设备的抗干扰能力可参考下列数值:
□ UTP电缆(无屏蔽层) 40dB
□ FTP电缆(纵包铝箔) 85dB
□ SFTP电缆(纵包铝箔,加铜编织网) 90dB
□ STP电缆(每对芯线和电缆绕包铝箔,加铜编织网) 98dB
□ 配线设备插入后恶化 ≤30dB
□ 在选择缆线和连接硬件时,确定某一类别后,应保证其一致性。例如,选择5类,则缆线和连接硬件都应是5类;选择屏蔽,则缆线和连接硬件都就是屏蔽的,且应作良好的接地系统。
□ 在选择综合布线系统时,应根据用户对近期和远期的实际需要进行考虑,不宜一刀切。应根据不同的通信业务要求综合考虑,在满足近期用户要求的前提下,适当考虑远期用户的要求,有较好的通用性和灵活性,尽量避免建成后较短时间又要进行改扩建,造成不必要的浪费;如果满足时间过长,又将造成初次投资增加,也不一定经济合理。一般来说,水平配线扩建难,应以远期需要为主,垂直干线易扩建,应以近期需要为主,适当满足远期的需要。
4)墙上敷设的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应符合表56的规定。
表56 综合布线缆线及管线与其他管线的间距
5)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低于3V/m时,宜采用非屏蔽电缆和非屏蔽配线设备。
6)当综合布线区域内存在的电磁干扰场强高于3V/m时,或用户对电磁兼容性有较高要求时,可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和光缆布线系统。
7)当综合布线路由上存在干扰源,且不能满足最小净距要求时,宜采用金属管线进行屏蔽,或采用屏蔽布线系统及光缆布线系统。
8)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 保护地线的接地电阻值,单独设置接地体时,不应大于1Ω;采用联合接地体时,不应大于4Ω。
□ 综合布线系统的所有屏蔽层应保持连续性,并应注意保证导线相对位置不变。
□ 屏蔽层的配线设备(FD或BD)端应接地,用户(终端设备)端视具体情况宜接地,两端的接地应尽量连接同一接地体。若接地系统中存在两个不同的接地体,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1Vr.m.S。
9)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导线的选择应符合表57的规定。
表 57接地导线选择表
10)信息插座的接地可利用电缆屏蔽层连至每层的配线柜上。工作站的外壳接地应单
独布线连接至接地体,一个办公室的几个工作站可合用同一条接地导线,应选用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铜导线。
11)综合布线的电缆采用金属槽道或钢管敷设时,槽道或钢管应保持连续的电气连接,并在两端应有良好的接地。
综合布线系统采用屏蔽措施时,应有良好的接地系统,且每一楼层的配线柜都应采用适当截面的导线单独布线至接地体,接地电阻应符合规定,屏蔽层应连续且宜两端接地,若存在两个接地体,其接地电位差不应大于IV(有效值)。这是屏蔽系统的综合性要求,每一环节都有其特定的作用,不可忽视,否则将降低屏蔽效果,严重者将造成恶果。
国外曾对非屏蔽对绞线(UTP)与金属箔对绞线(FTP)的屏蔽效果作过比较。以相同的干扰线路和被测对绞线长度,调整不同的平行间距和不同的接地方式,以误码率百分比为比较结果,如表58所示。
表58 屏蔽效果比较表
上述结果足以说明屏蔽效果与接地系统有着密切相关的联系,应予以重视接地系统的每一环节。
12)干线电缆的位置应接近垂直的地导体(例如建筑物的钢结构)并尽可能位于建筑物的网络中心部分。在建筑物的中心部分的附近雷电的电流最小,而且干线电缆与垂直地导体之间的互感作用可最大限度地减小通信线对上感应生成的电势。应避免把干线安排在外墙,特别是墙角。在这些地方,雷电的电流最大。
13)当电缆从建筑物外面进入建筑物内部容易受到雷击、电源碰地、电源感应电势或地电势上浮等外界影响时,必须采用保护器。
14)在下述的任何一种情况下,线路均属于处在危险环境之中,均应对其进行过压过流保护。
□ 雷击引起的危险影响。
□ 工作电压超过250V的电源线路碰地。
□ 地电势上升到250V以上而引起的电源故障。
□ 交流50Hz感应电压超过250V。
□ 满足下列任何条件中的一个,可认为遭雷击的危险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 该地区年雷暴日不大于5天,而且土壤电阻系统数小于100Q/m。
□ 建筑物之间的直埋电缆短于42m,而且电缆的连续屏蔽层在电缆两端处均接地。
□ 电缆完全处于已经接地的邻近高层建筑物或其他高构筑物所提供的保护伞之内,且电缆有良好的接地系统。
15)综合布线系统的过压保护宜选用气体放电管保护器。
气体放电管保护器的陶瓷外壳内密封有两个电极,其间有放电间隙,并充有惰性气体。当两个电极之间的电位差超过250V交流电源或700V雷电浪涌电压时,气体放电管开始出现电弧,为导体和地电极之间提供一条导电通路。固态保护器适合较低的击穿电压(60-90V),而且其电路不可有振铃电压,它对数据或特殊线路提供了最佳的保护。
16)过流保护宜选用能够自复的保护器。
电缆的导线上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电压,如果连接设备为其提供了对地的低阻通路,它就不足以使过压保护器动作。而产生的电流可能会损坏设备或着火。例如,220V电力线可能不足以使过压保护器放电,有可能产生大电流进入设备,因此,必须同时采用过电流保护。为了方便维护,规定采用能自复的过流保护器,目前有热敏电阻和雪崩二极管可供选用,但价格昂贵,故也可选用热线圈或熔断器。这两种保护器具有相同的电特性,但工作原理不同,热线圈在动作时将导体接地,而熔断器在动轮船时将导体断开。
17)在易燃的区域或大楼竖井内布放的光缆或铜缆必须有阻燃护套;当这些缆线被布放在不可燃管道里,或者每层楼都采用了隔火措施时,则可以没有阻燃护套。
18)综合布线系统有源设备的正极或外壳,电缆屏蔽层及连通接地线均应接地,宜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如同层有避雷带及均压网(高于30m时每层都设置)时应与此相接,使整个大楼的接地系统组成一个笼式均压体。
联合接地方式有下列主要优点:
□ 当大楼遭受雷击时,楼层内各点电位分布比较均匀,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将得到较好的保障。同时,大楼框架式结构对中波电磁场能提供10〜40dB的屏蔽效果。
□ 它容易获得比较小的接地电阻值。
□ 它可以节省金属材料、占地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