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2年,由苹果电脑公司、IBM公司和美国半导休公司联合组成的研究机构提出了一项名为同步以太网(IsoEnet)的技术,这项技术使用了交替编码的方式,可以使96个ISDN的B通道信息和一个标准的10Mbit/s以太网信道同时在3条同类型的双绞线电缆上传输。由于ISDN可以传输同步业务信息,IsoEnct技术可以让局域网管理人员把他们的标准数据网和他们的语音网、可视会议网集成起来。这样一来,局域网作为一个整体的网络,就可以利用同一种电缆来同时传输标准的(异步的)以太网数据和同步的可视会议信息及电话语音信息。IsoEnet技术的提出,在时间上很好地配合了在美国和全球范围内人规模发展ISDN的计划,因此,在厂商看来,IsoEnet技术将成为,项在局域网上同时传输数据和实时业务的主要技术。IEEE在1995年的秋季制定了此项技术的标准,命名为802.11,使得此项技术的前景十分光明。


大概在同一时间,ATM厂商也研制出了在相同类型的双绞线上同时传输实时业务信息和非实时数据的技术,此项技术使用了 25Mbit/s双绞线适配器和低价的“工作组”交换机。与此项技术相配对的是一种名为局域网仿真的连网方式。这样一来,利用ATM就可以做到在终端之间传输信息时不再区分数据网和多媒体网。ATM组织预言,ATM技术在未来将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流量传输,可使网络通达全球,并可用于连接微机、多媒体终端及电话。
然而,局域网管理者有着不同的看法。无论IsoEnet、ATM或其他新技术宣称他们各自如何地优越,全世界设计和维护办公室局域网的人员还是对一种技术情有独钟,这种技术就是以太网技术。以太网技术产生于70年代初期,它有着ISDN,IsoEnet和ATM所不具备的优越性:规划、建造和维护较简单,且价格便宜。随着以太网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太网设备厂商希望能为他们的产品制定一项统一的标准,这就促成了1985年IEEE以太网技术标准的产生,命名为IEEE 802.3。
在90年代之前,以太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种至今还为人熟知的模式:传输速率为10Mbit/s;传输的媒体为价廉的双绞线电缆;传输数据采取尽力而为的方式。到了90年代,以太网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包括传输速率达100Mbit/s和1000Mbit/s,可以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的传输带宽远高于电缆),可以依照数据的优先级来传输数据,更重要的是,本已低廉的以太网设备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正是以上的各种因素使得以太网技术实际上已成为大多数应用中唯一可行的局域网技术。
在90年代之前,以太网技术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并形成了一种至今还为人熟知的模式:传输速率为10Mbit/s;传输的媒体为价廉的双绞线电缆;传输数据采取尽力而为的方式。到了90年代,以太网技术又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包括传输速率达100Mbit/s和1000Mbit/s,可以使用光纤作为传输媒体(光纤的传输带宽远高于电缆),可以依照数据的优先级来传输数据,更重要的是,本已低廉的以太网设备的价格进一步下降。正是以上的各种因素使得以太网技术实际上已成为大多数应用中唯一可行的局域网技术。
哪种技术在计算机多媒体局域网中更具优越性呢?如果各种技术的基础是相同的话,几乎所有的分析家都会认为是那种把数据和语音进行混合传输的局域网技术(如IsoEnet和ATM),因为它们更适于传输实时业务。但是,各种技术的基础实际上是不同的,以太网技术有着自身的优势:许多局域网己经采用了以太网技术,并通过实践证明以太网技术适用于各种不同的网络环境。可以这么说,各种技术真正展开全面竞争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只有在硬件和应用程序都能支持数据和语音的混合传输,并且服务提供商认为他们的服务能够在数据和语音混合传输的网络上正常运作时,才会真正需要数据和语音混合的局域网技术。
因此,只有少数的局域网使用了IsoEnet或ATM技术,这些局域网的管理者为了超前使用这种技术,不惜花费更多的时间和金钱。某些使用了IsoEnet或ATM技术的局域网毫无疑问是成功的,它们通过本章所描述的混合传输的优势为使用者节约了费用或创造出新的效益。但另一些使用了IsoEnct或ATM技术的局域网却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网络的投资也没有获得应有的收益。对于绝大多数的局域网,只有等到以太网技术,适于传输语音和视频信息时,才有可能提供语音和视频服务。在90年代末期,利用以太网技术已经可以传输语音和视频信息了,这就意味着在大多数局域网中己经可以提供语音和视频服务了。本章主要介绍为什么以太网技术能成为基于局域网的IP语音系统的骨干技术,并介绍各种/商和标准化组织为实现这一日的所采取的措施。

在90年代末期,市场上大有把数据和语音混合的网络从广域网延伸到局域网的趋势。理由很简单:既然在广域网的传输主干网中把数据和语音混合起来传输能够节约不少费用,那么如果把此项技术应用到局域网就应该能有所得益。但是这里面有一个投资代价的问题,许多公司已经花费了上亿的资金为本公司的电话系统购买小型交换机和配套的电话,并且每年都投入了大量的维护费用,这在某种程度上有点类似于公用电话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如果要这些公司把它们的这部分投资都浪费掉,这显然是不现实的。
计算机网络用户也许并不要求网络的服务质量很高,但求网络能够节省传输费用,可公用电话系统的用户却要求网络必须保证服务质量。为了满足公用电话系统用户的这一要求,公用电话系统的运营商们在许多中心局和交换节点都设置了冗余设备,并采取了复杂的容错手段,使得电话系统变成了也许是世界上最可靠的网络系统。用户如果拿起话简却听不到拨号音,理所当然地会感到非常吃惊,他们已经习惯性地认为电话系统的服务质量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公司电话系统在某种程度上和公用电话系统相类似,它也有自身的可热插拔构件、冗余的降温设备和能源设备,以及备用的蓄电池设备,以防止当口常运做的系统发生故障时,系统的服务会受到影响,同时还可以使其他可能发生的事故给电话系统带来的损失降到最低程度。公司电话系统的用户要求系统提供的服务不仅是可靠的,而且是完善且易用的。为此,公司电话系统还应提供广泛的支持性服务,如在电话接续的过程中播放音乐等。同时,各种服务还应尽量做到简单易用,不要求用户学习过多的操作。
因此,公司电话系统的管理人员很清楚地意识到不可能像对待公司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那样去对待公司的电话系统。要想用新的产品去替代传统的小型交换机和其他的局域网电话设备就必须作到:
(1)使新的电话系统同样具有高可靠性。
(2)能够提供同样的或更好的服务。
(3)使用户觉察不到电话系统发生的变化。
(4)使电话系统的使用费人幅度降低。
但是,在当前如果使用数据和语音混合的网络是不太可能满足上述要求的(即使存在这样的网络,也属非常罕见,并且投资相当巨大)。